海地發(fā)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財產(chǎn)的慘重損失,也暴露出建筑質(zhì)量方面的問題。前往考察震災的外國建筑專家發(fā)現(xiàn),當?shù)仄毡榇嬖谑褂昧淤|(zhì)建筑材料的現(xiàn)象,有的螺紋鋼筋甚至可以用手輕易折彎。“豆腐渣”建筑大量倒塌是導致悲劇的主要原因。
建筑能否抗震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設計、材料、施工等,抗震科技在這方面可發(fā)揮關鍵作用。
人類最初是穴居,后來才在地面上建造房子,居有定所。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但早期主要是磚石建筑和土木建筑。由于當時人們?nèi)狈Φ卣鸬目茖W認識,建筑也就沒有完整的抗震設計,發(fā)生地震往往會垮塌嚴重,比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約85%的建筑物被毀,死亡數(shù)萬人。大約150年前,人們開始使用混凝土建造房屋,而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也曾大量倒塌。不斷重演的震災悲劇促進了抗震科技的開發(fā),其中一些技術得到廣泛使用。
第一種是傳統(tǒng)的抗震技術。在長期與地震作斗爭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地震是由于地面的加速度振動導致建筑產(chǎn)生強迫振動,由此而產(chǎn)生慣性力作用導致建筑垮塌。根據(jù)經(jīng)典的牛頓力學理論,地震作用下的動力學方程是建筑自身慣性力、阻尼力和彈性力與地震慣性力的平衡。為了對抗這種往復的地震作用力,首先要求構件有良好的承載力,其次是建筑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各個受力的構件必須連接牢固,在地震作用時才不會散架。如今在北京可以看到一些老房子,墻面上有突出的梁和柱,就是在唐山大地震后為了加強這些房子的整體性而進行的抗震加固改造。
第二種是隔震技術,這個辦法可以說古已有之,近年來又有了新發(fā)展。中國古代一些木結(jié)構,如西安小雁塔,將基礎設計成可以滑動,從而起到隔離地震的作用。近代則采用橡膠墊支承在建筑的底部,地震來時,建筑也可以沿水平方向運動,減小了地震力。隔震技術多用在中低層建筑中,可以大大延長建筑的自振周期,對減小地震力很有好處。至于高層建筑中,使用橡膠墊對延長其周期從而減小地震力的作用不如在中低層建筑中那么顯著。
第三種是減震技術,在高層建筑中應用較多。原理上,它是采用阻尼比較大的材料,如油、金屬等,制成減震阻尼器,附加到建筑上。而阻尼能夠?qū)⒌卣鸬膭幽苻D(zhuǎn)化為熱能,消耗地震的能量,減小地震對建筑的影響。
隔震和減震裝置也可以同時使用,例如隔震橡膠墊內(nèi)放置高阻尼的鉛芯,在橡膠墊發(fā)生水平方向變形時鉛芯可以起到耗能減震的作用。2008年6月開工的日本仙臺一番町住宅,有29層,高100米,建筑底部設橡膠墊23個和滑動支座5個,產(chǎn)生隔震作用;附加的油阻尼器10個,產(chǎn)生減震作用。
以上就是房屋檢測站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房屋抗震鑒定房屋抗震技術的靈活運用的知識,如有需求,敬請來電咨詢!
注:本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商業(yè)用途!!!